2024年05月19日.星期日
 
  註冊會員中心
Smartnet智富網-理財訊息、產業脈動、商場風雲、財經人物、理財教室等豐富知識的充電網站
輸入股票代碼

理財教室
把文章分享到:Plurk Facebook
台資銀行 唯有登陸才有發展
廣 告
◎2010-11-03 劉怡妤
中國銀行業正快速發展,據最新一期英國雜誌《銀行家》調查評比,中國工商銀行連續2年榮登全球最賺錢銀行寶座,第2名則為中國建設銀行,第3名為高盛。

中國銀行快速崛起主要原因即是中國經濟的起飛,在銀行業具指標意義的《銀行家》,公布今(2010)年獲利前3名銀行,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獲利245億美元、中國建設銀行203億美元、高盛銀行(Goldman Sachs)198億美元。中國銀行趁著金融風暴衝擊歐美銀行,以及中國經濟發展,順勢快速崛起。

依照各銀行至今年3月31日止的第一級資本,《銀行家》評比出全球銀行表現,排出前1000大銀行,中國第1大的工商銀行順利擠進第7名,名次較去(2009)年的第8名進步1名,其他進榜的陸銀尚有中國銀行排名第14名、建設銀行排名15名、農業銀行排名28名、交通銀行排名49名、中信銀行排名67名,總計中國有84家銀行名列全球1000大名單中,台灣則因多為小銀行所以榜上無名。

全球千大 中國84家台灣掛零

據《銀行家》數據顯示,中國共有84家銀行躋身全球1000大名單中,較去(2009)年的52家成長,另外,中國銀行資本總額占前1000大銀行的9%,但獲利比重卻高達25%,顯示在中國經濟成長支撐下,銀行獲利能力獨步全球。

中國銀行業快速成長,台灣的銀行競爭優勢已逐漸流失,加上中國銀行均為公營單位,依照政府旨意做事,因此前幾年在中央政府指導下,地方銀行掀起一波快速整併風潮,在資源、資本整合下,助長銀行的加速發展。

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表示,台灣的銀行明顯弱勢,台灣國銀總資產規模不及中國前5大商銀的20%,而隨著兩岸金融業相互開放市場,台資銀行雖可赴陸經營,但由於競爭優勢已銳減,很難搶贏當地銀行,中國銀行則有機會因為來台設點,爭取到台商客戶。兩岸銀行資產規模的差距,將是台灣銀行業的重要致命傷,建請政府搭橋,撮合國內業者合併,「一定要快,不能再拖了!」

不光是呼籲政府帶頭整併國內銀行,台新金內部也積極整併,整合集團內資源以追求更高效益,將旗下的台新票券併入台新銀內,預計年底前完成整併,林克孝認為攻下中國市場之前,必須先站穩台灣,台灣母公司才能成為堅實的後盾。

台新票券資本額為51.4億元,合併後將可望挹助台新銀行總資產約9000億元,台新銀行資本適足率將可望由10.3%提升至12.7%。

利差環境 大.陸優於台灣

除了規模不如陸銀外,台灣的銀行經營處境艱困,陸銀放款利差有3%的獲利空間,而在台灣利差僅1%,獲利空間遠小於陸銀。林克孝談到,之前大陸同業來台灣考察時,聽到台灣的放款環境如此惡劣,但林克孝仍能面帶笑容處理業務,對此感到佩服。林克孝嘆口氣後自我調侃,「這是苦笑啊!我們也只能把眼淚往肚裡吞。」

雖然在後ECFA時代,台灣銀行赴陸的發展優勢已經減小,但林克孝認為,還是必須要赴陸發展,才有成長機會,畢竟中國利差環境遠優於台灣,未來若能爭取到人民幣業務,勢必能挹注母公司獲利。

台新金目前規劃優先赴南京發展,已與中國南京紫金金控完成簽署合作意向書,後續也與紫金金控的子公司,南京銀行再簽署合作意向書,深化雙方金控以及銀行子公司的合作,台新銀行規畫於南京設立辦事處,待金管會開放台新銀可以進行轉投資後,再逐步落實。

面對未來將與中國銀行正面對決,林克孝定位台新銀行走小而美路線,他認為,雖然台灣銀行業規模遠遠不及中國的同業,而且中國市場競爭又是如此激烈,但台灣的銀行可以朝精緻化的方向發展。

林克孝以台灣的汽車工業為例,他指出,過去台灣汽車工業在日本、歐美等先進國家夾擊下,仍持續發展汽車業,台灣汽車也能在艱困的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,裕隆(2201)集團仍發展出自有品牌,目前也已順利登陸,打響品牌價值。台灣的銀行絕對有機會憑著既有的優勢,發展出精緻、小而美的銀行優勢。

林克孝指出,台灣銀行想要搶下中國市場,一定要善用既有的優勢作為籌碼,並且掌握中國的發展趨勢,扮演著協助中國經濟發展的角色,在中國經濟發展路途上能有一席之地,便能長期互惠、創造雙贏。台灣業者必須及早確立對中國的發展策略,才能擬定方針,攻下市場。

可為陸銀灌入新思維

由於台資銀行登陸開業後,還無法立即承作人民幣業務,林克孝建議,先以策略聯盟或參股的方式,與中國當地銀行合作的模式先建立灘頭堡,他表示,我方銀行目前在風險管理、銀行IT核心系統建構、中小企業放款業務以及消費金融業務,仍較陸銀進步,因此可利用這些優勢與陸銀合作結盟,結盟對象可考量二線城市或農村銀行,由於近年中國一線銀行已經壯大,台資銀行已錯失最佳結盟時機。

由於台灣銀行業者歷經過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輝煌時期,也走過雙卡風暴的低迷時期,因此在風險管理等經營策略有厚實的經驗,這些經驗都將是陸銀希望倚重的地方,此外,林克孝認為,台灣銀行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,以及客戶導向的行銷系統,將可望為官僚氣息仍濃厚的中國銀行業帶來新思維。

台灣業者若能針對中國市場需求,開拓消金以及財富管理市場,因為台灣金融業發展多年,已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金融人才,尤其在業務以及財富管理領域中人才輩出,近年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,消金與財富管理人才需求量也大增,台資銀行的優勢,將可望吸引陸資銀行參股。

林克孝認為,台資銀行登陸據點應考量首選台商較多的城市,可考慮避開競爭太過激烈的一級戰區,他表示,因為到對岸去只能成功不許失敗,一失敗很難再爬起來,所以點位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要素。另外,中國政府在中西部以及東北部省區,提供我方優於其他外資銀行的優惠條件(綠色通道),業者可以善用這些政策利多,創造更大的優勢。

銀行業者赴陸必須面臨中國銀行的嚴峻挑戰,林克孝認為,其實最大的挑戰不在陸銀,不在於陸銀規模比我們大幾倍,也不在政治,而是時間,時間才是最大的敵人,而中國銀行業者學習時間短,壓縮台灣業者的競爭優勢,「台灣有精緻的優勢,但時間在流逝,而時間不站在我們這邊。」

登陸站穩腳步再應變

中國經濟發展之快,遠超過台灣人的想像,林克孝表示,中國政府每5年推出一項計畫,明年將邁向「十二五」,而這些計畫回過頭來看,發現中國確實都達成原先的目標規劃,從上到下都一貫落實政府施政,也成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。因為中國強力執行政策,因此台資銀行必須注意十二五計畫方向。

林克孝評估,十二五計畫轉向發展內需市場,意味著中國消費力道將逐漸轉強,市場將走向內需,朝消費化、中小企業化方向發展,台新銀未來在中國的布局也將迎合市場的變化,台資銀行一定要跟上政策腳步才有機會站穩山頭,強調中國成長發展迅速,一定要順勢掌握商機才能賺到錢,要避免逆勢而為。

中國由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的過程當中,正好提供台灣銀行業者表現機會,台灣業者經歷過消金、企金業務發展階段,林克孝認為,我方銀行必須要配合企業的移動、轉型,以及消費者習性的改變,才是生存之道。

台灣金控董事長張秀蓮認同林克孝台資銀行優勢逐漸流失的看法,也呼籲政府應加速金融改革,幫助金融業者提升競爭力,她指出,中國銀行由於都是國營企業,所以在政府一聲令下,已快速完成整併,銀行規模遠優於台灣業者。

雖然台資銀行赴陸,不一定能搶贏當地銀行業者,但張秀蓮認為,前往中國發展對銀行業者是一個機會,呼籲台灣銀行業應把握機會,趕緊切入中國市場,站穩腳步,再跟著應變,把握目前在人才、創新上的優勢。

小辭典 綠色通道

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中給予台資銀行綠色通道便利,即台資銀行到大陸廣西、吉林、湖南等21個省份設立分行,可享有比外資銀行優先核準、審查時程縮短,和同步設立多家分行3大優惠。

小辭典 第一級資本

第一級資本又稱為核心資本,主要包括普通股權益、普通股、優先股、資本公積及保留盈餘。第一級資本代表銀行的資本實力,是用來衡量銀行大規模借貸,以及承受衝擊能力的重要指標。……(本文轉載自《理財周刊,更多精采文章請見《理財周刊》)

 
上一則單元首頁下一則

廣告託播隱私權說明FAQ服務條款廠商合作
奇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10351 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106號3樓
客服信箱:customer@syspower.com.tw
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4 奇唯科技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