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5月14日.星期二
 
  註冊會員中心
Smartnet智富網-理財訊息、產業脈動、商場風雲、財經人物、理財教室等豐富知識的充電網站
輸入股票代碼

產業掃描
把文章分享到:Plurk Facebook
太陽能帶來的成長新動能
廣 告
◎2007-08-15 王東明

在面板設備趨向飽和之際,太陽能的崛起,讓以往獲利穩定有餘、爆發性不足的設備股又重拾成長動能,其中,廣運、盟立、日揚是進度最快的業者,股價拉回都是好的布局時點。
 
以往面板設備股給人的印象是「高EPS、低本益比」,甚至被當成定存概念股,產業爆發力略嫌薄弱是其缺點;再加上面板業進入七.五代、八代後,後續的擴廠動作趨緩,讓人不免擔憂設備廠未來業績成長動能。然而太陽能相關產業的崛起,又為設備業帶來新成長契機;其中,廣運、盟立、日揚是轉進太陽能進度最快的業者。

能源議題發燒,茂迪、益通,都曾登上股王寶座。但因投資金額僅數十億元,中型企業的規模便可負擔,近一、二年來陸續有昱晶、新日光等不下十家新設太陽能電池廠,連茂矽、燿華、聯電、科風等非光電廠商也跨足此一明星產業,加上封裝、模組與上游的晶圓,甚至更上游的矽土都有業者加碼投資,產業供應鏈已然成形。


從晶圓延伸到造福面板業

過往台灣科技業的火車頭產業從IC、面板,未來似乎有過渡到太陽能產業的趨向,將為設備業帶來龐大商機,甚至可以說,太陽能電池的新業者愈多,競爭愈發激烈,便更加凸顯設備廠的價值。

以目前嚴重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,這些太陽能電池廠拚命擴廠之餘,只求出貨。對於設備廠列出的製程設備只能照單全收,並無力進行製程改善;但明年以後,競爭對手增加,「降低成本」勢必是每一家廠商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
目前太陽能電池的製造設備還是半自動化,檢測、搬運的過程,很多還是須仰賴人力,造成破片率無法改善。尤其隨著技術演進,晶片愈來愈薄,幾乎已到了手一碰就破的程度,要提高良率、效率,惟有設備自動化。

兩年前就已開始研究太陽能設備的廣運,是切入速度最快的業者,目前已接到某家新進廠商三、四千萬元的設備訂單。廣運機械董事長謝清福指出,以一條年產量二十MW(百萬瓦)的電池廠來說,設備投資金額約十億元,其中自動化設備約二億元,預計明年來自太陽能設備的營收目標約十億元,將占整體營收一成左右。

除了矽晶太陽能電池,非矽晶,也就是俗稱薄膜太陽能電池也逐漸崛起,將為設備廠帶來更大的機會。

相較於矽晶體系製程源自IC半導體,薄膜太陽能電池和LCD面板因同以玻璃為基材,台灣在相關領域,可望很快承接面板設備經驗,提供業者最優質的選擇,且其設備投資遠大於矽晶。以同樣二十MW的產能來說,投資金額高達三十億元,幾乎是矽晶的三倍,其中台灣廠商擅長的自動化設備所占比重更達四○%左右。

廣運目前已和德國某家全球前三大太陽能設備廠策略聯盟,由德國廠商提供專用機,搭配廣運的自動化設備,成本將可大幅降低二○%。廣運對於太陽能的布局不只在設備,而是建立上下游垂直整合的體系,日前已成立轉投資太極能源(廣運持股五○%),生產矽晶太陽能電池,經營團隊來自工研院以及美國太空總署的太陽能專家。


能商品化就會有銷路

太極能源規畫有二條五十MW的生產線,分別預計在明年三月、六月量產,且一開始就以業界最高標準的一五.八%轉換效率為目標(同業皆在一五.五%以下),目前原料來源已掌握八成以上。若量產順利,估計○八年營業額將上看四十億元,超越廣運去年的三十六億元,未來太極也積極研究往薄膜太陽能以及上游的矽土、晶圓領域發展。

而對廣運而言,以往穩健有餘、想像空間不足,讓其股價走勢相當牛皮。但在賦予太陽能的成長動能後,市場認同度大增,近期股價已轉趨活潑。

以真空設備起家的日揚科技,由於許多技術與製程可以延伸至薄膜太陽能電池,因此也和出身自美國太空總署、現落腳在矽谷的某公司,合作研發薄膜太陽能電池集熱、散熱生產設備;日前傳出已接獲山東某太陽能大廠大單,初期光耗材、零組件的訂單就有台幣兩千萬元,而後續機台和整線設備金額高達一.六億元,使其同樣也具備「替代能源」概念。

尤其曾在中國A股創下大賺十二倍,旗下資產高達四十二億美元的馬丁可利資產管理公司,已經悄悄在市場敲進日揚股票,並名列前十大股東;躋身「馬丁可利概念股」的日揚,也頗具想像空間。

至於同樣積極切入太陽能設備的盟立,發言人徐清旺指出,去年公司展開太陽能自動化輸送設備布局,商品化已無問題,現正處於「等需求」階段。

今年上半年繳出每股稅前盈利二.五八元佳績的盟立,除了太陽能自動化設備是明年的成長重點外,為美國第三大醫療產品通路商Inviro代工的安全針筒,明年可望有突破性的成長,每月將由目前一百萬支倍增至○八年的四百萬支,營收貢獻達一億元以上,則是另一項題材。

以往設備業業績,都要看面板五虎的臉色,因面板產業集中化趨勢明顯,業績常常隨下游客戶的資本支出預算多寡大幅擺盪。但跨入太陽能領域後,客戶眾多,加上未來兩、三年處於高度擴廠階段,設備廠只要產品能開發出來,生意應該做不完。

(本文轉載自《今周刊》556期,更多精采文章請見《今周刊》)

 
上一則單元首頁下一則

廣告託播隱私權說明FAQ服務條款廠商合作
奇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10351 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106號3樓
客服信箱:customer@syspower.com.tw
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4 奇唯科技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