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5月06日.星期一
 
  註冊會員中心
Smartnet智富網-理財訊息、產業脈動、商場風雲、財經人物、理財教室等豐富知識的充電網站
輸入股票代碼

商場風雲
把文章分享到:Plurk Facebook
心靈工坊 熱忱的心靈實驗室
廣 告
◎2005-09-06 陳珊珊

這年頭,強調「任重道遠」的企業越來越少見了,但幸好,還有心靈工坊像荒漠中的花園,撫慰現代人的心靈……

一間40坪大的辦公室、員工不到十人的公司,能創造出多少產值?對許多人來說,心靈工坊出版社的價值是「無限大」。「最近花很多力氣處理情緒,身體很累的時候碰到挫折,真的會突然樂觀不起來。今天居然想對每位同事發脾氣,整個人變得有點冷冷的……我處理情緒的方式是,盡量先安靜下來(受到《當生命陷落時》這本書的啟發)……。」

這是一位網友在網路上寫作的部分日記,其中提到的《當生命陷落時》,正是心靈工坊創立三年多來,持續熱賣四萬多本的長銷書。書中藉由作者主持講座、冥思等聚會的實況記錄,寫下與逆境相處的智慧。

書籍有多特別?
堅持理想,補足市場缺角

「我們要補足市場上缺乏的,容易被忽略的缺角,」心靈工坊董事長兼執行長,同時也是精神科專科醫師王浩威點出,心靈工坊至今已出版六十多本相關書籍,數字或許不多,卻是心靈工坊成員的心血累積。與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大眾心理叢書有別,心靈工坊看重的不是市場績效、會賣多少本,而是「希望造福有需要的人」。

「也許你看某種疾病人口比例只有0.1%,表面上微乎其微,但以台灣人口比例而言,就是二萬多人,代表著二萬多個備受艱熬的家庭!」曾經擔任《醫望雜誌》與《島嶼邊緣雜誌》總編輯的王浩威說。

因此,心靈工坊傾向選擇「尚未被注意到,但已有一定人口數」的心理疾病書籍出版,像是討論憂鬱症的書籍已被大眾廣泛接受,心靈工坊就轉而選擇「老年人憂鬱症」、「青少年憂鬱症」等鮮少受到關注的族群。

然而,族群人口數少,市場也就有限。「我們常以為會賣一萬本的書,結果都沒有,」出身《張老師月刊》的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直言不諱,小眾心理叢書市場經營有待突破,幸好公司股東都是擁有理想的創業夥伴,「大家對我都很寬容,」王桂花笑說。

創業有多辛苦?
堅持品質,否則「快樂會不見」


的確,像心靈工坊這樣類似「同人社團」的企業並不多見。2000年,原本隸屬救國團旗下的「張老師文化出版公司」因故解散,張老師內部的工作人員深感仍然需要一個透過出版、講座與社會大眾互動的管道,因而號召三五好友,集資成立心靈工坊。
因為股東組成與一般企業不同,心靈工坊的股東們對公司有強烈認同感,王桂花形容,每次股東會就像是朋友間的下午茶聚會,大家紛紛回報關於出版的情報與新點子,「就像腦力激盪大會一樣,」她笑說。

心靈工坊共有26名來自不同背景的股東,全都是認識已久的好朋友,包括知名作家韓良露、胡茵夢等人。創立之初,每人投資金額由40萬到100萬元不等,共集資1100萬元,「當時,我們還規定每人不能投資超過100萬!因為錢放越多,就會越有意見,」王浩威說。雖然沒有太多出版業相關經驗,但憑著熱忱與理想,這群懷抱共同想法的朋友開始了一場「心靈實驗」。
談起創業前期,王桂花回憶,一個像心靈工坊這樣的新創小型出版社,想要找到通路、經銷商實在難如登天,「我們是被選擇的,沒有選擇權,」她回憶。

幸好,因為「股東陣容」龐大,股東「拔刀相助」帶進的社會資源非常可觀。譬如財務方面問題,就能請教會計師朋友;出版業務的疑難雜症,則與有經驗的股東互相討論。甚至有些經銷商看著股東名單,就直說「啊,光看股東的名氣,就知道這家公司不會倒!」頓時,王桂花重燃信心,後來順利找到總經銷與通路,讓書籍入駐各大書店。

雖然不以賺錢為目的,但總要損益兩平,「總得了解資本主義的運作模式,」王浩威笑得靦腆,這位自承不懂出版業務的董事長,惟一的要求就是出版社不是慈善事業,必須能自力維持下去。

為了降低營運成本,創業前兩、三年,心靈工坊選在台北市信義路邊,每月月租25000的30坪辦公室,同仁每天兢兢業業開夜車拼業績,套句王浩威的話,就是要「玩得像樣」。後來,心靈工坊開始摸索出與各大基金會合作的新商業模式,以分擔成本,譬如吾心基金會、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都是心靈工坊的合作夥伴;如此一來,不但減少支出成本,又可運用基金會資源深入各領域,一舉兩得。

不過出版小眾市場的書籍,仍著重在涓滴投入、細水長流,即使至今心靈工坊營業已步上軌道、接近損益兩平,心靈工坊的股東仍有「不急於快速增資」的共識,因為只要快速成長、各方壓力一來,難保書籍的品質能夠與日俱進。「公司一旦快速集資成長,萬一陷入『每個月要出幾本暢銷書』的壓力與窘境,到時股東只會看報表,不會關心應該進什麼書,原本的快樂都會不見!」王浩威果斷地說。

收穫有多豐富?
「出版業不會賺大錢,每賣一本書,就是肯定」

只問付出、不問收穫的心靈工坊,其實某種程度是王浩威的翻版。王浩威是新一代的精神科權威,曾任台大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,現在自行開業主持「心靈工作室」,讓他看一次診得要花費三、四千元。一邊開業維持生活開銷,一邊還要蠟燭兩頭燒兼顧出版事業,王浩威坦誠「作出版業不要想賺大錢」,只要盡心盡力去做,終究會有回報。

王浩威與心靈工坊要求的報酬,通常也並非實質的金錢或利潤,而是推廣心理書籍的貢獻感與成就感。某大醫院精神臨床小組的成員,曾經向心靈工坊團體訂購了20本書當分享教材,「這就是最好的回報,」他表示。

語罷,王浩威拿出背包裡滿滿的外文心理書籍,趁空閒時趕緊與王桂花討論,哪本精神治療的書很有趣,值得出版;哪邊有最新的國際書展資訊,值得參加。有了無私奉獻的董事長,熱情投注的總編輯,加上一群「雞婆」的股東,三歲的心靈工坊,已經打好根基,正準備要躍上舞台。

 更多精采文章請見《數位時代雙週86

 
上一則單元首頁下一則

廣告託播隱私權說明FAQ服務條款廠商合作
奇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10351 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106號3樓
客服信箱:customer@syspower.com.tw
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4 奇唯科技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